[新零售]阿里巴巴的“淘咖啡”來了! “無人便利店”難道是下一個風口?
- 品一品電商
- 2017年7月11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7月8日-12日,阿里淘寶造物節在杭州舉行,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阿里的“無人便利店” 版本——“淘咖啡”2.0。
淘咖啡展示廳(圖源阿里巴巴)
阿里的“淘咖啡”來了! “無人便利店”難道是下一個風口?
據了解,阿里的無人零售店“淘咖啡”的展示版本大約200平米,“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身”。
與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不同,200平米當中,有一部分是餐飲區,而真正用於擺放貨架的空間並沒有那麼大。
/ 1 /
“淘咖啡”怎麼玩?
據現場工作人員演示,用戶只需打開手機淘寶掃描二維碼便可進入無人零售店“淘咖啡”內。
用手機淘寶掃描二維碼,“淘咖啡”就能記住你的身份

掃碼通過閘機,身份識別完成後,手機便可收起並不再取出。
就像平時購物那樣,用戶可以隨意在店內選貨。
離店前會經過一道“支付門”,它由兩扇門組成,在通過“支付門”的幾秒時間內,用戶就會被自動扣款(下圖)。
只需走過一扇“支付門”,就能輕鬆完成支付

而除了零售功能外,無人零售店“淘咖啡”還兼具餐飲功能。
在點餐區,只要對服務員說出需求,就會迅速被語音識別系統捕捉,並進行下單。
“這是您要的東西,確認支付嗎?”當被這麼問時,你只要回答“確認”,相應款項就會自動從支付寶賬戶中扣除。
對著大屏說出你想點的餐食,系統會自動生成一份菜單

在等餐時也不會無聊。咖啡廳內所有人的影像都會投影到一塊公開的大屏上,每個人旁邊都帶有相應的取餐時間提示。
等餐區也有可以自動分屏的互動桌,以便了解更多信息。
不過,也有無人零售領域的專業人士認為,阿里的無人店“淘咖啡”並沒有讓用戶更方便。
“我在有人咖啡店,下單,付錢,拿咖啡三步即可完成,在淘咖啡用戶需要更多環節。C端不管B端的痛,你不能跟用戶說,親愛的顧客,因為我要造概念,要降低成本,麻煩你做這個做那個。”他告訴全天候科技,在技術上,阿里淘咖啡項目仍然在使用掃碼、物聯網等技術方案,而這些在無人零售領域並不是最先進的。
/ 2 /
凸顯技術範,大規模推廣尚需時間
據了解,在技術層面,“淘咖啡”項目主要涉及兩個技術團隊,一是新零售技術事業群天貓技術團隊,二是螞蟻金服IOT技術團隊。
淘咖啡項目的技術負責人趙鵬介紹,淘咖啡店中的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讓消費者在不必配合看鏡頭的情況下,精準地通過生物特徵識別真人,再加上螞蟻金服提供的IoT支付方案,為用戶創造近乎“無感”的結算體驗。
而為了實現“自動識別、即走即付”購物體驗,而它的背後則是集自主感知及學習系統、目標跟踪及分析系統和意圖識別及交易系統於一身的IoT(物聯網)技術方案。
技術負責人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曾曉東介紹說,這套技術方案混合使用了計算機視覺和傳感器感應,再疊加非配合生物識別技術,以降低誤判率。
如此,不管是把商品放進口袋,還是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櫃前挑選貨品,該系統多數情況下都能正確識別並進行扣款。
此外,室內目標監測及跟踪視頻分析系統還能成為商家優化運營策略的輔助工具。
例如消費者拿到商品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可以幫助商家判斷某款商品是否足夠符合他們的心意;通過捕捉消費者在店內的運動軌跡、在貨架面前的停留時長,則可以指導商家根據其習慣和需求,調整貨品的陳列方式和店內的服務裝置。
在積累了一定量的運營數據之後,這些技術能夠在線下形成一套用戶行為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和良好體驗。
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

早在2016年12月,亞馬遜在美國就推出了AmazonGo,掀起了全球的無人零售店風潮,但目前線下推廣進展並不順利。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mazon Go的面世計劃由於技術問題被迫向後推遲。
亞馬遜暫時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有兩個:
● 是當店內要追踪的人數超過20個時,系統會出現故障;
● 是顧客把他們取下過的商品再放回貨架時,如果位置移動得太離譜,也會影響追踪的準確性。
所以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無人零售店仍然還只是個新的實驗場,主要是用來收集數據和對零售做出分析,距離真正的商用還會有一段時間。
畢竟迄今為止,阿里的人臉支付等AI功能都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另外,淘咖啡的技術負責人多馬針對“淘咖啡”這款產品也曾表示過,“我們的目標還是賦能零售商。”
可見想要讓軟件、硬件、芯片、IOT、大數據等技術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相結合還有很大的難度。
/ 3 /
阿里為什麼要做“無人便利店”?
阿里表示,推出“淘咖啡”不僅是為用戶帶來酷炫的購物、支付體驗,但更深遠的價值還在於,它可以提高坪效,引領零售業步入新時代。
本次的無人便利店或將成為阿里“新零售”戰略的一個樣本。在技術的串聯下,除了線上線下零售相結合之外,與螞蟻金服支付解決方案與芝麻信用體系推廣也有較大連接。
在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概念。
此前,阿里已經通過資本運作為其新零售提供了戰場,只待技術成熟。
2015年,阿里與蘇寧相互投資,阿里283億增持蘇寧,成為第二大股東。 2016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投資人民幣21億元,獲得三江購物的35%的股權,幫助其試點地方超市全新的購物模式,改善保鮮食物的購物體驗。 2016年阿里投資盒馬鮮生,進軍商場領域。 2017年1月,在銀泰商業私有化的提案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預計增至約74%。 2017年2月20日,阿里“新零售”宣布牽手百聯。
除此之外,阿里也不斷在技術上尋找合作夥伴。
6月,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的徵信機構芝麻信用發布了並肩計劃(STS),宣佈設立1億元專項基金投資信用生態創業領域。而深蘭科技的快貓(quiXmart)智能零售項目TakeGo正是芝麻信用並肩計劃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6月25日,在上海舉辦的“人工智能改變零售”高峰論壇上,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就聯合深蘭科技和Nvidia,發布了三款無人智能店快貓智能零售系統,應用了包括生物識別、生物支付、物品的監測、識別與跟踪等在內的多項AI技術。
淘咖啡分設了“購物通道”和“無購物通道”

/ 4 /
“無人便利店”風口來了?
而近期資本市場對於“無人便利店”概念的親睞及追捧,也相當令人關注。
7月2日,互聯網進口美食特賣平台“掃貨特賣”宣布完成近2000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騰訊眾創、真格基金和優勢資本。
“掃貨特賣”的模式就是在進行線上特賣的同時,還將在線下發展新零售業務。
該模式現在主要與多國的人工智能硬件廠商合作,創造線下便利的交易場景,即“無人便利店”。
6月25日,傳統零售巨頭哇哈哈和深蘭科技簽訂“3年10萬台,10年百萬台”Take Go無人商店協議。
6月28日,創新工場完成對F5未來商店3000萬A+輪融資。
據悉,該公司主要是依靠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後台管理系統構建24小時無人便利店。
那麼,“無人便利店”可能成為繼共享單車、在線直播後的另一個大“風口”嗎?
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對全天候科技表示,無人便利店應該是一個發展方向,而不是說是一個風口,它更多的是反應傳統零售在做變革的一個新方向。
無人便利店可以體現“新零售”戰略的諸多概念,這本身就是線下零售店所需要大量改進之處。
黃佩華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首先是流量,線上跟線下可以有效結合,其次是數據,可以通過顧客在無人便利店留下的數據更加了解消費者,他的喜好和購物習慣,再跟整個供應鏈結合;第三是自動化,如果可以更加智能,最終徹底無人化,可以顯著降低運營成本。”
而真正要跟傳統零售結合,無人便利店還在信用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戰。
黃佩華表示,無人便利店跟之前便利店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免去了線下的支付問題。
這就跟共享單車類似,總會存在著使用者的信用差異。要想實現長期的良性發展,還需要建立健全在新零售體系下的一個信用機制。
SOURCE:數英網